外来务工子女小学阶段行为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

发布者:人员机构发布时间:2017/06/27 12:00点击量:730

 

外来务工子女小学阶段行为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

昆山开发区世茂蝶湖湾小学  汤凤元  洪杨阳

一、本课题研究所涉及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及课题重要性分析

1、研究背景

外来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跨区域的人员流动也日益增多。如何使外来工子女在流入地得到同等教育的机会,如何使外来工子女能尽快融入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这是全社会高度关注也亟需解决的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特别强调“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同时要求“加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融入城市生活的教育,加强教育的针对性,使这些外来学生能较快地融入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去”。外来工为流入地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只有给他们的子女提供优质高效的教育,才能使他们更安心地为所在地区的建设作贡献。由此可见,外来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2、研究现状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随着昆山市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外来务工人员与日俱增,大量随迁子女涌入我市学校就读。

蝶湖湾小学是一所新成立的小学,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周边有昆山汽车站,火车站和高铁站),交通十分便利。成立至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率在不断递增,这些外来工的子女成了我校的主要生源。目前,学校的外来工子女已接近学生总数的80%以上。随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持续增长,他们在诸多方面的不良习惯逐渐显现出来。如生活习惯上,对人不礼貌,缺乏集体观念、纪律观念等;学习习惯上,如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能认真听讲,做作业不认真,马虎,甚至不愿做等等。虽然我校加强了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但由于得不到部分家长积极而有效的配合,老师的付出也难见成效,时间一久,老师的心理不免产生疲惫感和倦怠感,同时,学校以年轻老师为主,在一次次热情辛勤付出又得不到认同以后,其创新意识和教育热情也随之逐渐消退,给学校的德育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3、重要性分析

叶圣陶认为,“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他说:“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发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性,一辈子用不尽。”由此可见,保持学校老师的教育热情,激发教师德育工作的创新意识,从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入手,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当前我校德育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针对这样一个特定的群体,从行为习惯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有目的、有计划、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将成为特定形势下我校德育工作的突破口。从这一角度出发,本课题的研究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二、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主要思想或主要观点,研究重点及难点、突破点分析

1、基本内容、主要思想或主要观点

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以培养少年儿童各种良好习惯为主线,渗透于学习、生活、活动的每个领域之中,所以实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程。它需要教师坚持长期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它需要家庭、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形成一个广泛的教育网络。

开展这项研究,有利于新形势下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基本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创新德育新形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实施素质教育架起新的支点。为学校德育以及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并在操作层面上,提供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

2、课题研究的重点  

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内容很广,我们坚持从实践出发的原则,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校内。根据《德育大纲》、《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等将学生的习惯培养分为三个部分,然后将这三个部分再进行分解进行研究。

1)小学生良好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研究。(社会公德、仪表仪态、礼貌待人)

2)小学生良好读书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听、说、读、写、思的习惯)

3)小学生良好卫生健体习惯的养成研究。(卫生、劳动、体育锻炼、安全等习惯)

3、课题研究的难点

1)出现“新”留守儿童。蝶湖湾小学在2013年独立,是一所新的小学,现有有1100多名学生。由于学校地理位置特别,周边有昆山汽车站,高铁站和火车站。因为交通十分便利的原因,学校有一部分学生的家长 ,是住在昆山,而工作在上海或者苏州,基本是周末回来,平时不在家,学生的一切生活和教育都是交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是亲戚照顾,因此对于孩子的教育和沟通都存在了一定的缺失,一旦碰到教育上或者心理上的问题无法及时解决,进而产生了新一轮的问题和现象,急待解决。

2)学生个体差异大。我校学生家长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家长职业五花八门,有公司白领,有自主创业,有个体营业等等,家长文化程度的高低落差很大,家庭理念家庭教育的方式不同,导致了学生在思想行为习惯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很大一部分家长只管孩子上学没有,对孩子的行为漠不关心,不可避免地产生种种负面的影响。

3)道德意识如何转化到学生的行动上,这也是本课题研究的难点。

4、课题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具体步骤

研究对象:昆山开发区世茂蝶湖湾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全体学生。

研究方法:以我校二年级和五年级学生为研究主体,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个案研究、实验法、观察法和文献研究法。

具体步骤: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172月—20176)做好问卷设计与数据的统计分析。成立家长学校,讨论相关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和方法。

第二阶段:实施(20179月——20206)制定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要求;探索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规律和方法。

1)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小学生礼仪常规》,规范队员的行为,从点滴做起。将《规范》、《守则》、《礼仪》编成小册人手一册,要求每位队员熟记在心,少先队根据情况制定相应的检查细则并对照细则每天进行检查,检查情况给予量化。队员在明确了细则之后要求队员从小事做起。古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队员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队员从小事做起。许多队员随地吐痰、乱扔纸屑。节假日走向街头巷尾向雷锋学习做好事,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养成教育达到潜移默化的境界,就要要求队员从小事做起: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楼道里慢走右行,上学衣服整齐,放学站队……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事,确是对队员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一种积累。

2)用教师的言语行动陶冶学生。教师的行为是学生的一面镜子,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此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同时,对教师的行为习惯也提出明确的要求,其目的是通过教师的言行去感染、熏陶学生。对教师的衣着、发型、化妆、言谈举止等方面进行明确的规定,不但要用外在美感染学生,更要用自身行为修养表现出为人师表的另一面,开展“微笑教育”活动,与学生、同事、家长交谈,面带微笑、和蔼可亲,做到“自身正,不令也行”。

3)用制度强化。从某种角度上说:“小学生的非智因素还不稳定,具有反复性。所以对于他们在家庭中的养成习惯需要进一步改进,例如见面问好、主动行礼。您好、再见、谢谢等礼貌用语的使用要采取常抓不懈,反复抓,抓反复,激发队员形成良好习惯的愿望。只有当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自身需要时才能真正地形成稳定的习惯。

4)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养成教育。学校教育是养成教育的主阵地,而课堂教学则是养成教育的主渠道。少先队在进行养成教育时一定要充利用好这一阵地,要求教师在开展养成教育时一定要根据学科特点,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养成教育因素,把养成教育贯穿于每科教学之中。在此基础上,让各个教研组,备课组制定出各学科教学的养成教育目标和主要内容,并写出计划安排,然后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贯彻落实。利用一朝一夕,通过每一件事,每一节课的长期熏陶使养成教育达到目的。

5)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陶冶队员的情操,达到养成教育目的。利用好清明节、五一节、国庆节、元旦、教师节、母亲节、妇女节等重大节日开展活动。如组织队员到街道驻地、敬老院去锻炼等,让队员在活动中实践自己的养成行为,检验养成效果,寻找在良好行为习惯中人们所给予的赞赏和肯定,感受自己在社会、家庭中的作用,从而达到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陶冶队员情操的目的。

6)关注“环境”建设,适应养成教育。第一关注学校环境建设:学校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育的好坏,将学校每一面墙壁开辟出来,真正做到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队员一进校门就生活在布局合理、实用安全、整洁优美、规范有序、洁净卫生的环境中,无形中给学生树立起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爱清洁、讲卫生、爱护公物的良好行为习惯自然养成。第二关注家庭环境建设:家庭教育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阵地,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往往教育出不同“质量”的学生,不同的家庭,教育出不同的孩子,其性格习惯等也各不相同。所以说在队员的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这就需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学校应担当起指导家庭养成教育的责任,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思想,让家长首先从自身做起,不仅要重视学业,更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使养成教育形成氛围,在良好的环境中得到熏陶。

7)及时总结,善于表扬,激励奋进。在实施的过程中对于学生表现出的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及时的进行总结,做到每周一总结,每月一总评,学期末进行总表彰。注意随时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利用广播站,校报等形式让全体学生了解,对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表扬、肯定、鼓励,对于增强其自信心,激励其进取心,将产生直接作用,而这些心理因素对取得新成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起到推动作用。

第三阶段:结题总结成果(20184月——20206)收集个案记录,整理装订资料,撰写研究论文和研究报告。

5、预想效果

1)通过研究,探索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及其养成教育的一般方法和措施,探索建立一套学生行为习惯的指导纲要、班级和学生的评价考核机制,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2)使教师的育人观念得到转变,班级管理中以学生习惯的管理为基础,以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为重点,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关注学生的健康和发展; 教师完成工作札记、反思、案例、故事、撰写论文、课题研究总结报告等。

3)提高教师和家长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重要性的认识。

4)形成一套培养学生习惯、文明、礼仪为主要内容的校本教材。

版权所有©昆山开发区世茂蝶湖湾小学
“义务教育规范办学专项治理”举报电话 :0512-57516860
联系方式:0512-50130201 E-mail:393947356@qq.com
地址:昆山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南路 邮编:215300 备案号:苏ICP备15035654号 技术支持:苏迪科技丨即刻建站